您当前的位置: > 首页> 文艺赏析

文艺赏析

“玲珑塔”记趣(上篇)

发布时间:2014-10-22 00:00:00    来源:《光明日报》    作者:



董化斌 绘

很多人都知道京城里建有“玲珑塔”。但是,京城里有几座“玲珑塔”,这些塔为何年何人所建,建在何处,却不是人人知晓了。

屈指算来,京城历史上“有名”的、叫“玲珑塔”的,共有三座:一座是北京昆玉河畔西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“玲珑塔”;一座是北京市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风景区内上方寺的“玲珑塔”;还有一座是现代建筑,即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“玲珑塔”。说来有趣:从古至今,京城历史上三座被人们称为“玲珑塔”的建筑,本名都不叫“玲珑塔”。现今这三座“玲珑塔”的叫法,都是因为人们称呼习惯了,以致“约定俗成”;甚至,现在人们只称呼“玲珑塔”这个“别称”,本名反而不为人们熟知,也不常用了。

位于北京昆玉河畔西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“玲珑塔”,原名叫“永安万寿塔”,因为原属慈寿寺内的建筑,又称为“慈寿寺塔”。北京《海淀区地名志》就是采用“慈寿寺塔”作为此塔现在标准名称的。这座塔因为地处八里庄,“以地得名”,因而还有一个“别名”——“八里庄塔”。如此说来,这座塔仅名称就有“永安万寿塔”“慈寿寺塔”“八里庄塔”“玲珑塔”四种称呼了。在这四种称呼中,最广为人知的还是“玲珑塔”。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,为了保护这座塔,20世纪80年代末期,海淀区人民政府便以“玲珑塔”为中心,沿京密引水渠昆玉河畔,靠自然山水,植树绿化,置山亭湖榭、曲径小溪,建成一座美丽的公园,命名为“玲珑公园”;公园周边的道路,经整修后也定名为“玲珑路”。其实,以“玲珑塔”为“地标”作地名,是因为这座塔在当地居民中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1954年,因北京市城市发展需要,在这附近兴建搬迁宿舍,新建的居民区就起名为“玲珑巷”。而今,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海淀区的八里庄还有“南玲珑巷”的地名在使用。

这座塔闻名遐迩的原因:一是年代久远;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(1576年),建成于明万历六年(1578年)。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——明神宗朱翊钧(1563—1620年)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修建慈寿寺时所建。关于李太后的传说很多。李氏初入宫时,只是一般宫女。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生下朱翊钧,隆庆元年(1567年),李氏22岁时被明穆宗朱载垕(音:hòu,1566—1572年在位)册封为贵妃。明穆宗的皇后陈氏多病无子,隆庆二年(1568年)便立朱翊钧为皇太子。朱翊钧即位时年方十岁,在位48年,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慈寿寺和“玲珑塔”即为明神宗即位后第四年,其生母李太后为祝寿而建造。清光绪年间(1875年—1908年)一场大火烧毁了慈寿寺。但是“寺废塔存”,“玲珑塔”却安然无恙。至今,这座“玲珑塔”已经历经风雨、卓立京城436年了。

第二个原因是从其建筑形式来看,“雄浑挺拔、端庄隽永、极为精美”,它是京城现存明代建筑的经典代表,也是京城现存最为精美的“明塔”之一。此塔为“单层密檐实心砖塔”,塔呈八角十三层,是仿照位于北京西城区(原宣武区)广安门外的“天宁寺塔”而建的,因此,人们也习惯把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“玲珑塔”与“天宁寺塔”并称为“姐妹塔”。“天宁寺塔”是辽代古塔,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。玲珑公园的“玲珑塔”由塔基、塔身、塔刹三部分组成。塔基分上下两层,上层是双层须弥座,雕有精美的莲花座台和笙、箫、琴、瑟等古代乐器;下层为边角镶石的三层平台。塔身满饰砖雕和泥塑人像,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。门窗两侧塑有威武雄浑和俊美生动的金刚力士像。现在这些塑像虽风化严重,但人们仍然可以领略到明代建筑雕塑艺术的风采。“玲珑塔”原本每根檐椽上还都挂有铜制的“风铃”,“风铃”又叫“风铎”,一共3000多枚。在古代,把铃铛挂在寺庙的屋檐上,主要是为了驱邪。遥想当年,那叮叮当当、清脆悦耳的铃声随风飘荡在京城,人们不禁赞叹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。

此外,这座塔闻名遐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各种文艺作品、特别是民间曲艺作品的传播。“玲珑塔,塔玲珑,玲珑宝塔十三层……”脍炙人口的“绕口令”,经久不衰,几乎成了学习民间曲艺的必修课。人们喜爱“玲珑塔”,还采用多种民间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,演唱传咏。表演《玲珑塔》曲目的,有绕口令、数来宝、快板书、西河大鼓、京韵大鼓、二人转、歌曲、说唱,甚至还有当下流行的喊麦……风格各异。很多著名曲艺演员都表演过《玲珑塔》。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就灌制了西河大鼓《玲珑塔绕口令》唱片,1954年“中国唱片出版社”再次灌制了西河大鼓《玲珑塔绕口令》。然而,这首家喻户晓的曲目,最早到底是何人所做,现在仍然不得而知。《北京传统曲艺总录》上只说:玲珑塔一本、作者无考,实乃一件憾事。

现在,玲珑公园内草木茂盛、叠石垒垒、池水清清。京城游客漫步在古塔之下,便能静静地感受京城建设历史的发展与变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