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> 首页> 作品大看台 > 文学类

文学类

高考记忆
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00:00:00    来源:    作者:

 

广安文艺2015年第三期作品

高考记忆

■冉平

高考完没几天,爸爸就叫我对答案,我一直不肯,现在回忆起来,才明白,他当时比我还紧张呢。我考完后,只管天天上网,出去玩,他却一直关注着高考的所有动向,一有消息就讲给我听,叫我去看。

批次线出来也是他告诉我的,他问我感觉有没有可能上一本,我说我不知道。他转过脸,继续看批次线上的说明。批次线出来的第二天,我悄悄在网上搜出答案对了对。选择题,语文错三个,数学错三个;文综错六个——每科错两个。填空错两个,幸运的是居然还猜中了一个。英语除去作文,94分。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记得这么清楚,每一个数字都如同烙印般确切。

爸爸回来时,我把在网上搜答案的事告诉了他,他还是问我感觉能不能上一本。我还是说不知道。我不敢说能上,我知道,事与愿违是上天常爱玩的把戏;我也不敢说不能,我害怕会一语成谶。所以我只能说,不知道,我不知道。

6月22日晚九点半,爸爸把我叫到电脑前,他已经打开了查询成绩的页面,要我把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输进去。他自己试了一次,还查不到结果。

妈妈也进来了,坐在床边打毛线,时不时望望电脑。我心里一阵难受,回了自己的卧室。手机屏幕里的信息越冒越快。忽然有人发了一句说“能查分了”,我丢下手机,跑到了电脑前。

输准考证号的时候,我真的平静不下来,输入完后我顿了一顿,然后闭上眼睛点了回车键。我感觉心里咯噔咯噔的,周围安静得只能听见自己得心跳。页面很快弹出来了,我飞快扫了一眼,总分552,然后我飞快从凳子上起身,快步回到我的卧室,浑身止不住的颤抖,眼泪都快出来了。那是我从没有过的感受,是我十八年来唯一一次激动得这样难以自持。它给了我学生时代最为盛大与庄重的一刻。在这样的国度,这样的教育体制下,高考竟然成了神圣的仪式。每年六月都是一次盛大的朝圣,我们匍匐在它的脚下,等它赐下光辉与惩罚,流下虔诚的泪水。

等我平复了心情,我又走回爸妈的卧室,爸爸还盯着电脑,他起身让我,我看清楚了每科的成绩:语文106,数学103,文综219,英语124,总分552。这些看起来轻飘飘的数字,两年后的今天,我坐在大学的寝室里,仍能体会其重量。

《小王子》里有一段论述数字的文字,我记得很清楚,它这样说:我给你们讲关于小行星B612的这些细节,并且告诉你们它的编号,是由于这些大人的缘故,大人们就爱数字。当你对大人们讲起你的一个新朋友时,他们从来不问,“他说话声音如何啊?他喜爱什么样的游戏啊?他是否收集蝴蝶标本呀?”他们只问你,“他多大年纪呀? 弟兄几个呀?体重多少呀?他父亲挣多少钱呀?”他们以为这样才算了解朋友。如果你对大人们说,“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房子,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,屋顶上还有鸽子……”他们怎么也想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。你必须对他们说,“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。”那么他们就惊叫道,“多么漂亮的房子啊!”

大人们就这样,喜欢用数字去衡量一件东西,去衡量一个人。整个中学生涯,整个高考的结局就只是这样一串数字。想到今后的人生,很大程度会受它的影响,我就明白了,我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那个成人构建的、用数字衡量一切的世界。但其实我并没有多感伤,因为我也觉得这样更有效、更快捷。

 

高考分数公布不一会儿,家里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,爸爸、妈妈忙着应对亲戚们的询问,爸爸笑着告诉他们分数,感谢他们的关心。我知道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。当时的我,并没有真正理解父母们为什么对此这般看重,后来也是妈妈告诉我,分数还没出来的时候,有一天晚上爸爸说梦话,念叨着“华中师大”,竟把妈妈吵醒了。那时候我已经收到川大的录取通知书了。我知道,如果我没考上川大,我是不会知道这件事的,就算他们私下提起,恐怕也会带着一丝心酸。

爸爸好几个同事的子女,都上了华中师大等重点大学,在我们那个每年文科上一本线的人数还停留在个位的小县城,这的确非常不容易。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期望,他们虽然从来没有明确给我讲过,但我是知道的。

暑假的晚上,我经常陪妈妈出去散步,遇到熟人,他们问得最多的就是我考到哪里。妈妈会淡淡地说一句“川大”,然后就迎来一阵恭维的客气话。在这个小城市里,孩子成了妈妈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,成绩成了她们相互攀比最重要的砝码。

我虽然不太认同她们的攀比,但我心里其实还是高兴的,高考本来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,当我坐在考场里答题的时候,我知道他们在外面一定更着急,我的胜利也是他们的胜利。只是,我无法想象假如失败了会是怎样的结局。

为了高考,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。妈妈没有上班,一心照顾我和爸爸,每天晚上都给我热一杯牛奶,爸爸因为我上晚自习回家晚,写信给居委会修好了坏了几十年的路灯。以前,每次看见电视上父母站在考场外焦急等待子女的场景,心里总不以为然,心想至于么。但现在我渐渐明白了这种复杂的爱与期待,心中只剩感动。

 

22号晚些时候,我打电话问了好友小Y成绩,他告诉我差4分上二本,准备复读了。我现在已经忘了他说出那句话时的语气。我只记得几天后我们一群人在德克士坐着看关于志愿填报的资料时,他两只手端着可乐,脸上露出尴尬的笑意。他不能分享我们的胜利和对未来的期许,我们也难以体会他的落寞和悲伤。在那一刻,我们之间似乎产生了一种叫做“距离”的东西,它把我们隔在了两个天地里。

他去南山上课的前一天,刚好我请朋友们吃饭,晚上我们一起回家,就像高三很多个夜晚一样,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,到了他家楼下,我们停下来,不愿就这么回家,我们继续聊,他谈以后,我也说未来。夏天夜晚的街道人很多,我们就站在路口,具体谈了什么,我一点也想不起来了,只记得旁边的烧烤摊冒出阵阵香味,暖黄的路灯一明一灭。

去年22号晚上,我一直不敢问他考得怎么样,我关注着他的空间动态。最后,另一个好友告诉我他考得挺好,600分,他自己也发了“说说”,我才敢问他。电话里他的语气挺兴奋,我能感觉出他的激动,那应该是胜过我所经历的激动。我由衷为他高兴。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勇气复读,经历如他所说的在山上与世隔绝的日子。他应该尽情享受这一刻。

 

上个学期,有很多次,中午睡了午觉起床,我总会感到一阵恍惚。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?继而就是一阵后怕。如果当初没考上川大,那我现在又会在什么地方,那个全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呢?我想不出来。

我由衷感到幸运,虽然命运没能让我进入最想去的南京大学,但也没有将我打入“复读”的尴尬境地。我知道我一直以来都不够自信,即使高中以来考试从没跌出前五名,但冥冥之中,我总觉得命运会跟我开玩笑。

上了大学之后,我渐渐明白,比起现在,高三的自己是多么的努力。我知道,从今以后,我再难有这样的时光,把那么多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上:每天6点25起床,晚上12点30睡觉。只迟到过一次,只请过一次假。没有手机,没有恋爱。虽然上课会打瞌睡,课后总爱玩,但从没拖欠过作业,每次考试都会认认真真复习。

高考让我们剥离了那些本属于青春的冲动和叛逆,让考试和做题占据了大部分生活。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,让我甚至觉得人生就应该是这样。所以上了高三之后,我并没有觉得有多苦。它只是一段单纯的时光。它让我们错过了一段喷薄的可以恣意挥洒的岁月,却给了我们一段宁静单纯的时光。我说不上哪一种更好,但我感谢有这样一段时光。

寒假的一个晚上,我看了一部叫做《高三》的纪录片,最后,字幕升起,看着上面一个个人的去向,我在深夜忍不住痛哭起来。高三是适合回忆的,这是一段今后再难有的日子,但又没有什么好回忆的,千篇一律。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,高中三年,就算每天在一起上课,但同学们都只局限在自己周围的一方小小的圈子,有一些人几乎从来没说过话,现在也想不起他们的名字。

 

关于高三,关于高考,就像那些熟悉的陌生人,已逐渐被我忘记,唯一还刻骨铭心的只剩下代表结果的一些数字。甚至那些与好朋友们共同度过的日子,原本以为永远不会忘的,再提起的时候,也有些模糊了。

这就是高考的残忍之处吧,它不容分说给了一个你不能拒绝的结果,让你视之为荣耀,为它付出。其实,你只是深陷滚滚洪流之中,渺小的一个,几百万信徒中的一个。你被洪流推动着,奔向那被渲染得万分灿烂的未来。

然后呢,当你终于穿过那道门,以一种壮烈的姿态感受到它给你的光辉或者泪水时,在你面前的还有更为宽广的路,而且洪流并未停止。

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成长着。 

上一篇:一头老牛

下一篇:转身